您可以输入30

债券

您所在的位置:
国企违约债市收获“加分项”
 

  “刚性兑付”被打破的现象正在从民企蔓延至国企。4月21日原本是天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下称“天威二期中票”)的付息日。根据公告信息显示,基于天威二期中票15亿元的发行总额和5.70%的本计息期债券利率,天威应付利息为8550万元。

  然而,“由于本公司2014年度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融资能力丧失,资金枯竭,虽经多方努力,仍未筹措到付息资金,因此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2015年应付利息未能按期兑付。”天威集团最终在市场期待中以这样的公告爽约。

  天威集团是国资委旗下大型央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实实在在的国企。天威二期中票的实质利益违约事件,“是国企债券违约第一例,也是第一单违约的银行间市场债券”,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

  当然,债市违约事件并不少见。就在4月初,“ST湘鄂债”确认无法按时偿还本月本金和利息,成为首个本金违约的公司债案例,更早的还有太阳能企业的超日债违约和餐饮大佬的湘鄂债违约。超日债和湘鄂债这两只公募债券的违约逐渐打破了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而天威集团的此次违约被市场看作“刚兑”被打破的又一里程碑。

  “天威二期中票违约事件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债券市场分析人士李永胜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特别强调,之前虽然也有民营企业违约,但由于国家信用的存在,国企、央企最不可能违约一直是市场的心理底线,所以,天威集团的违约纠正了人们对债券市场违约的固有看法。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向其他媒体表示,天威二期中票违约事件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债市违约的发行主体从民企发展到国企,且违约产品品种从公司债发展到中票,说明违约的速度在加快。

  基于天威二期中票违约的开创性,市场主体曾有过债券市场将迎来大幅震荡的担忧,然而,从天威集团披露公告至今,债市并没有出现大的震荡,市场反映比较平淡,“可能是市场主体对第一单国企债券违约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李永胜称。

  不论债市的短期表现如何,李永胜进一步分析,但从长期来看该事件对债市的产品定价是好事,本来违约只是单纯的企业行为,但附加了国家信用的产品,定价会偏离其本身的价值,即非合理定价,此次国企违约对促进信用债投资回归风险定价本源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合理化发展。

  也就是说,天威集团的首单国企违约事件,反而使债券市场收获了“加分项”。允许违约出现是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在他们看来,“让一些违约事件顺应市场的力量而自然发生,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的约束,端正产品发行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有利于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此,安邦咨询研究员表示,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在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处置中立规,依法、按照市场化规则进行清算,才能不枉费一场违约。

  “国”字头的招牌已经无法为企业的信用背书,相关金融风险可能还将进一步酝酿发酵,中国政府也已做好了个别国有企业债务违约的准备,安邦咨询研究员指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虽然不愿看到,但金融产品违约个别情况难以避免,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永胜认为不必对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有所担心,虽然天威二期中票违约的单一事件可能在包括企业关联方的小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但是这和地方债不一样,不是区域行为,是企业行为,与此同时,理性投资人不会把单一事件过度放大,因而区域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即使单一事件的连锁反应有酿成区域性风险的苗头,地方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出手干预。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关闭窗口】